《伞 Umbrella》(2007)

历史纪录片 发表于:2020-4-19 22:08|查看:1912|评论:1|字体: 繁体

《伞》(无字幕)

伞

伞 (2007)

导演: 杜海滨

类型: 纪录片

制片国家/地区: 中国

语言: 中文

上映日期: 2007-09-02

片长: 92分钟

又名: Umbrella

IMDb链接: tt1094655

广东中山的年轻人离乡选择了工厂,赶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;沿海地区有人卖掉土地开始和世界做生意;大学城里,求学已不是首要目的,参军也可能改变命运;洛阳村落里,老农固守着了无生机的土地。70年代以来,城市遽增的财富不断切割人对土地的固守,年轻人将离开土地视为改变命运的第一步,甚至终极目标。

关注当下农民试图挣脱土地束缚的五段式纪录片,每一段前有导演的引言,以伞为若即若离的线索串联起来。

第一段:广东中山的制伞工厂里,不同年龄口音的农民工在辛勤的工作,有人在缝纫机上写着“坚持就是失败”。工厂内张贴的薪资调节通知单说明,他们的报酬并不高。

第二段:浙江的大型小商品市场里,农民出身的雨伞销售商与擦鞋女们的命运开始有了不同方向的可能。

第三段:上海,某面对大学生的招聘会上人头攒动,有一些学生在教室里进行毕业的准备,窗外阴雨绵绵,他们打着伞行色匆匆。

第四段:某部队中,新学员们有条不紊的训练、学习。驻地周围的景色看上去有些荒凉。

第五段:河南某地的麦子成熟了,然而村里却少见到年轻人的身影。土地曾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,但年轻一代如今只想脱离她。

伞

广东中山,许多来自农村的年轻工人们正赶着明年的订单。他们日夜加班,像机器一样重复著单调的动作──每一个单一动作都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,因为能够在同样的时间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,就意味着他们在月底能领到更多的薪水;但事实上,这所谓的“更多”也还是少得可怜。无数的雨伞在他们手中成形、诞生,而每一把伞能为其他人赚多少钱,却是他们不知道的。

浙江义乌,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成为“世界工厂”与“世界市场”衔接的最前线。为了经济开发,农民们的土地被征用,一些幸运者得到了可观的赔偿。其中一些在新建的、号称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小商品市场里做着批发雨伞的生意,常常是日进斗金。他们的生活几乎彻底改变,“农民”这个名词,似乎已经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了。

上海,教育改革将大学产业化了。更多的高中毕业生可以就读大学,同时也有更多的农村家庭为了子女的学费而更加艰苦。而更为严酷的考验则是在毕业的时候──找不到工作即意味着得要回到农村,意味着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。

某省解放军驻地,许多农村出身的孩子来到部队。家里不用再为他们支付任何费用,相反地,他们还可以得到士兵津贴。比起都市小孩,来自农村的孩子们更能承受艰苦训练,进入部队往往只是目标的一部分,改变命运才是他们最终希望。

河南洛阳某乡镇,这里已不见年轻人的踪影,驻守在镇里的是“六一三八九九部队”。适逢收割时节,却遇到了严重的干旱,早熟的麦子在田地里,看不到一点生机,执著的只有收割机的轰鸣声,它在提示着人们,这是收获的日子。而从城里赶回来帮忙的年轻人早已经又匆匆地离去了,只留下孤独老人对着镜头倾诉。

农,是中国赖以生存的根基。如今,这些农民们,已经像伞一样被撑开,覆蓋在中国所有经济最活跃的脉搏上。

作品评价

《伞》与杜海滨先前的片子不一样,没有具体的个人人生故事,而是从群体宏观的角度,展示离开土地后的农民是如何生存的,他们有工人、商人、学生及军人,最后回到安徽一个小村庄里仍然靠土地生活的农民。该片相当于一个命题作文。(《经济观察报》评)

该片以“伞”为线索,并没有规定的主题,镜头似乎只是在“记录”人们的生活,琐碎,细节,却找不到连贯的思考角度。(《东方早报》评)

取横截面,描写人群,仿佛是社会学家的工作,但是杜海滨不同,《伞》探索的是社会生活给个体带来的美学意义上的感受。

伞

导演手记

安家置业,积累家财,传之子孙。这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基于农业社会的财富理念。这一理念在近五十余年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变,且这一改变仍在继续之中。拥有财富,曾经从一种正常的人生价值,体现激变为人们迫不及待与之划清界线的人生污点。在通过革命实现了新一轮的均富社会三十余年后,金钱,似乎在不知不觉、又如在突然之间获得了巨大的、近乎前所未有的关注,并迅速超越了其他一切跃居榜首。

这三十年巨变当中,我们清晰地感到城市建设的浮躁与表面繁荣,却很少洞见农业社会在这场变革当中的焦灼与尴尬,而人数众多的农村人群则更是显得无所适从或者随波逐流。打工、求学、经商等等行为成为诸多出身于农村的年轻人们自我救赎的种种途径。综合以上所述,我们选择了当下具有代表性的地区:广东深圳的劳动密集型工厂、浙江义乌的小商品集散地、上海的大学城、安徽、河南的农村作为切入点,力图将该区域里普通百姓的生存现状横切一刀,以突显经济洪潮下的人们的真实现状。

“伞”── 作为片名有一定的偶然性,也是必然的。我们有幸拍摄到了做伞的人、卖伞的人、打伞的人,这是否能够构成隐喻,是片子本身不能承载的。但是“伞”作为一个影像符号在片中的地位却是不必言说的,我们力求让“伞”从一个具体的物件最终超越它自身上升为一种形而上的思考,这或许是我对此片的一点阐释吧。

《伞》参展及获奖

※ 第30届法国真实电影节 评审团特别关注奖

※ 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 地平线单元 (2007)

※ 第4届香港亚洲电影节 非竞赛单元 (2007)

※ 第5届里斯本纪录片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(2007)

※ 第5届哥本哈根纪录片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(2007)

※ 第20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 非竞赛最好的纪录片单元 (2007)

※ 第51届旧金山电影节 竞赛单元 (2008)

※ 希腊Rodos 国际电影节,长篇竞赛单元 (2008)

※ 第15届瓦尔迪维亚国际电影节 展映单元 (2008)

※ 罗马亚洲电影节 (2008)

※ 第3届墨西哥城国际电影节 最佳国际纪录片单元 (2008)

※ 意大利撒丁岛国际民族志影展

※ 第6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"全球化"单元展映(2008)

※ 第26届珞珈诺国际电影节

伞

伞

资源下载

百度网盘/BT/磁力线|阅读权限10

伞.Umbrella.2007.中英字幕.mp4

如资源失效请回复说明,管理员通常会在24小时内补源 【帮助中心】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纪录公园立场。

引用
taoye5320 2021-3-29 16:55
已失效

关于我们|小黑屋|纪录公园

Copyright  © 2024-2025 All Right Reserved.

GMT+8, 2025-5-1 21:18 , Processed in 0.020742 second(s), 18 queries , Gzip On.

免责声明:本站仅为用户之间信息交流之媒介,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,本站服务器不储存任何音视频文件,所有内容包含图片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。站内下载链接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使用,请于24小时内自觉删除,若用户非法收藏、传播或将资源用于其他商业用途,均与本站无关,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使用者自行承担。如本站点所发布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第一时间联系管理员317379335@qq.com,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,并致以歉意!

寰俊
联系管理员

返回顶部